hi

《我的大叔》观后感

画面

    在一个平凡的冬夜,大叔很晚才下班,出了办公室,在市区马路一旁的步行道上走路,几辆汽车从他身边驶过。他拿出手机,给妻子打电话,有气无力地问道:

“要我买点什么回去吗?”
“买什么?” 
“随便什么,你想吃什么?” 
“没什么,你买你自己想吃的吧。” 
 沉默片刻,电话挂断。

    他继续行走。只听脚踩在盖着一层薄雪的水泥路上的嘎吱声,不安而力图平稳的呼吸声也通过音响,似乎就在观众耳膜旁边震动。冷气无形地进到肺里,吐出来的暖雾在空中飘了一下便不见踪影。

    《我的大叔》从头到尾都不厌其烦地把镜头和麦克风对准这些灰暗的生活片段。连背景色调也是偏暗的:大部分剧情都发生在夜里,就是在白天,天空也是雾蒙蒙的。

    或许,这样的暗色调反倒会能让人舒服些,比刺眼的阳光更近人情。

    身材娇小的至安在深夜里偷偷把聋哑的奶奶,连同她身下的移动病床从疗养院推出来。疗养院催债,可她们已经交不起费用了。在喧嚣已经散去的马路上,至安身体前倾,稳稳地推着病床上裹在被窝里的奶奶。由于这一段路海拔偏高,在她们左侧,可见远处密集的楼群,零星几户人家开着灯,上空高高地挂着一轮雪亮、纹理清晰的圆月。

    大城市的另一处,大叔在回家的路上快步走,踏过铁轨,不一会儿身后边传来叮铃铃的响声,一趟列车飞驰驶过,声音也是一节一节地在匍匐前进。他只顾着低头往前走。

    这些深夜的画面颇有代入感,仿佛外界的物体:高楼,店铺,街道,打烊后,映照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大家一辈子,都为了得到些什么而受尽了苦. . .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也不知道. . .本来以为支撑我的那些东西,其实并不是我自己的内力。” 大叔感叹道。

    至安也说:“春夏秋冬,我都不喜欢,厌倦了。每年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季节”。

    两人从走到一条街巷,至安要拐弯回家,简单道了个别,大叔继续走。还没走远,至安又快步回到主路上,站定,说了一句:“加油”。大叔回望,两人相视片刻。这一次,他们的眼神不再阴郁,而是透露出对生活的几分希望。


线路:

    本剧的情节发展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公司线:办公室的日常,同事聚餐,高层的斗争,大叔在公司的地位变动,等等。虽然个体的内心挣扎在故事中占比很重,但最突显或最具戏剧性的冲突,还是发生在公司里。一帮人想搞掉大叔,另一帮人想扶持他,双方来回拉锯。有意思的是大叔自己对政治斗争不感兴趣。这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核心冲突不是由主角撑头的故事。

    家庭线。这条线以大叔的家庭为主,和公司线平行推进,时而也有交集,比如他老婆和上司的婚外情。除了主角这头和家人的互动,家庭线主要是围绕着他的两个哥哥进行的,从处理家庭纠纷,到合伙开办清洁公司。二人逗哏的性格给全剧增添了不少喜感。至安和奶奶也是一条重要的故事线,充满了温情,但更多是在残酷的现实中转化为实际付出的温情。

    在工作和家庭线背后,大叔和至安的互动又构成了一条重要的故事线。这条线贯穿始终,带动了故事的推进,也承载了其灵魂。两人就像是彼此镜子,无意间映照出各自内心深处的纠结和愿望。与此同时,大叔对至安的关心——给予她鼓励,帮她调节和其他同事之间的矛盾,帮她的奶奶申请到政府补贴——既感化了至安,也帮助大叔自己找回了活着的意义。

    这条线的发展和故事整体的发展是并进的:从两人的初识和对彼此的不爽(公司斗争开始浮现),到渐渐心心相映(高层形成敌我阵势),到稍有些暧昧(斗争持续),再到划清楚界限后的互相扶助(趋近高潮,董事会决议,警方介入)。过程中充满了人性,也充满了温情。

    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大叔和至安在晚上独处的时光。

    两人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职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他们自己对人生的无奈,仿佛都凝聚在那些寂寞的夜晚:在地铁上,在餐馆里,在回家的路上。你能感受到他们虽然表情暗淡,也没有几句对话,心绪却在涌动,而不是处于日常麻木的状态。深夜往各自的住处走时,仿佛不是回家,而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寻觅着什么。


主角:

    大叔和至安都十分讨人喜欢。

    大叔是一个老实人,品行端正,为人善良,生活态度比较悲观、淡漠,但又一直在为事业和家庭努力。他远离高层的斗争,和下属们处得很惯;社长请他吃饭,他因为有约就推辞了;至安勾引她,搞得他心绪不宁,但很快就划清界限,保持距离;妻子出轨了,他一声不吭。大叔的正直赢得了人们对他的信任,而他的淡漠也让身边的人,特别是他的妻子,感到某种压抑。这个人物可以说是比较立体吧。

    大叔在第六集中对下属之间冲突的处理方式特别反映他的性格。他从小胖那里了解到,上次同事聚餐,他不在场,大家喝得微醺,瘦哥口无遮拦抱怨大叔作为领导不争气。至安不高兴了,上来就一巴掌。大叔知情后,给瘦哥打电话,让他向自己道歉。瘦哥诚恳地道歉,大叔叹一口气,便挂掉电话,转身训了至安一通:在背后说人坏话很正常,你听完就行了,不要当回事。过了片刻,又对她说,对不起,明明是我的问题。

    至安性情阴郁,对除了残疾的奶奶和多年照顾她的保洁叔叔以外的所有人都很冷漠。另一方面,她意志坚定,做事麻利,为达到目标而不择手段。他身兼多职,坚持要把父母欠别人的债给还了,也不惜通过敲诈勒索公司高管的方式来搞到钱。她不善于表达感情,不会替陌生人着想。但随着在公司得到大叔的关心和支持,她开始变得更加自信,也渐渐交到了新的朋友。

    面对面的互动只是至安和大叔全部互动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她对他的监听当中。一开始,至安和都俊英做了交易:拿大叔的情报换钱。于是她在大叔的手机上安装监听设备,他的生活由此变完全暴露在她的监视下:和家人通话,和同事开会,夜间独自酌酒,坐晚班地铁回家。好些段落,背景乐停下,观众近距离地听到大叔的呼吸声,仿佛是在戴着至安的耳机。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她了解到大叔怎样照顾家人,怎样在其他同事议论她的时候,让他们多去理解她。她受到感化,打消了坑大叔的念头,并开始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大叔。


设定:

    在这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剧中,大多数人物都是比较立体的:你能看到他们软弱和卑鄙的一面,也能看到他们善的一面,也能看到他们在和外界的互动过程中发生的改变,没法简单用“善”和“恶”来衡量。

    个别人物倒是比较有戏剧性。渣男都俊英就是个渣男,跟大叔的老婆睡觉,还在公司里玩儿了命地坑大叔。他是没展现出任何善良的一面。光日这个人物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身为债主,对女主又爱又恨,向她追债,殴打她,又告诉她没有你了我怎么办。这个人物略显苍白。从某种意义上,剧里的反方不像正方那样贴近现实。

    剧情的设定和推进,和人物形象类似,也是偏现实主义的。不论是夫妻间紧张的关系,还是公司白领感叹人生苦长,都很平常,很裸露,仿佛是导演在拿一个放大镜去看失意者的内心世界。纵观全剧,并没有很多夸张的情节,能感受到剧组用心良苦地让故事保持“平凡”,不像很多剧那样,通过斗殴凶杀和多角恋来维持观众的注意力。

    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作为一部“剧”,故事中的不少设定也带有童话色彩。比如,至安窃听大叔的手机,这一贯穿全剧的行为,在现实中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但它恰好促成了许多令人与之共鸣的情景,比如两人在街道上经常“偶遇”。也在较短的时间内(电视剧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缩放啊)使得一条条充满人情味的故事线发生交织和碰撞。

    我听过一种说法,意思大概是:文学是象征的艺术。在分析完本剧的一些细节后,我意识到,无论偏现实还是偏童话,或怎样调配两者在故事中的比例,这本身并不决定故事的完整感和吸引力。放大镜式的艺术手法也好,对现实生活的白描也好,只要这些元素能够融合,精准地营造出观众愿意沉浸在其中的意境,简单来说就是打动人心,作品就是精彩的。


评论:

    《我的大叔》着实戳中了我的泪点。前半段丧到不行,牢牢把观众的情绪压制在地底,让人欲哭无泪,而到后半段,情节的展开有如破土而出的小芽,花叶开放,让观众从郁积了太久的“丧”中解脱出来。这不是鸡汤式的解脱,而是很自然,很符合人性的一种解脱。

    平心而论,我也认为剧中有些眼泪汪汪或感叹人生的段落略显矫情。韩剧有时会给人这么一种印象,好像泪点或情感高潮就是故事的目标导向,狠不得多来一点,每来一次都尽量让它留得久一点,简言之,煽情。我不会如此评价《我的大叔》,但还是觉得它有那么些时候差点就要煽情了。

    换个角度来看,任何偏严肃的文学或影视作品都是以一种极致的方式去展现对创作者来说重要的东西。如果个人感情占据很高的地位,那创作者自然会极力去渲染它。不是说非得有些波澜壮阔的大事件或深邃的哲学思考作为背景,个体的经历才值得被浪漫化。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感情和事业上的挫折是我们不得不、也值得去体味和呈现的,但有时候,选择将它们浪漫化而不是白描不免会给人造成自怜的印象。自怜和真情表露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呢?这恐怕只能留给个人去体会了。

    《我的大叔》整体而言还是让我十分让我着迷的。我最喜欢它的一点就在于它在各个方面都恰到好处、“度”把控得很好:情节推进的速度,人物的立体感,外在和内在冲突的呈现,分给各个故事线的篇幅,等等。观看时,我从情感上和视听上都很满足,就像是在吃一顿营养均衡,饭量适中的晚餐。

    大结局也是那种不多的让人不觉得草率的“幸福结局”,因为它背后有个简单而普适的道理:在生活中,多给身边的人一些理解和关心,一同前行,这就是幸福。


评论

热度(1)